「不懂要問。」一開始常常聽到前輩說這句話。
我很慢熟,加上不喜歡麻煩別人的個性,
喜歡獨自蠻幹。(超害怕被當作伸手牌)
漸漸地,發現到有些資訊網路上沒有,
加上底子不夠厚實,
工作量累積地越來越多,
多到快把自己淹沒了。
(救命!我不會游泳)
寧可逞強,咬緊牙根,祈禱能夠撐過去。(默默碎念)
/
接著前輩說:「關係是靠不斷麻煩建立而成的。」
猛然一驚,原來我把自己當成超人,
習慣把事情全攬在身上,(這是疲勞硬梆梆的衛兒)
完全沒有「團隊」與「分工」的概念。
/
凡事起頭難,要開口問人,
是承認自己的脆弱,情何以堪。
「有什麼不敢問的?
這些是公事啊,不用想這麼多。」
不…前輩你不懂我的小宇宙
有多麼朝氣蓬勃。
別人會不會認為我很麻煩?
會不會認為我問的只是笨問題?
感到有些痛苦,
恨不得一切自己解決就好。
(全部燒毀最好!)
/
光想到那些,足以使我感到畏懼。
恨不得天神送勇氣給我,
幫助拉下無謂的面子開口請益。
可惜是天方夜譚,
能給勇氣的人,只有自己。
個性不能改,而做法可以改。
於是從熟悉的前輩詢問開始,
逐漸詢問陌生的同事。
值得開心的是:
原本想破頭的問題,問完前輩豁然開朗,
省下許多時間,同時更容易進入狀況。
/
我是個矛盾的人,
如果不想做就抵死不從,
如果想做就會一發不可收拾。
變得什麼都想問,
覺得自己這樣很認真,
甚至為此感到自豪。
/
前輩說:「最近你有一點很糟糕,
主管都問我你怎麼回事,
都已經來多久了,怎麼這種事都不會?」
什麼?抄筆記不好嗎?
而且當初你說不懂要問的欸。
那時有些氣憤,甚至無法理解。
(開啟幼稚的怪東怪西不怪己模式)
/
後來思考發現:
問問題本身並沒有問題,
只是我問的問題查資料就能解決
而且我問是別部門主管,
會讓人覺得不夠用心,
只是問一些膚淺的問題。
甚至害前輩被質疑沒教我,
讓前輩欲哭無淚。
(對不起,我是老鼠屎QAQ)
/
不懂要問的基準點在哪裡?
對於一個好問題的定義是:
當你搜尋過所有能查的資料,
例如:網路、書和範本,
並且經過思考仍得不出結論,
此時困惑的點已是深入的問題。(自己講)
/
例如:當我們想找一間餐廳吃飯,
如果沒什麼想法,可能會在google搜尋打上
"餐廳"和地區,會跑出一個清單。
如果都沒有你喜歡的,或是價位無法接受。
請別人推薦適合的餐廳。
/
「我已經用google查過餐廳,
菜色不是不喜歡,就是太貴。
今天要請朋友吃飯,
他喜歡日式料理,
可接受的價位在300-500,
你能不能推薦一間餐廳?」
相較於沒有準備直接問人,
列出需求和告知對方你的行動和過程,
讓對方感受到你已經盡力了,
同時你對於問題用心了解過,
更願意傾囊相授。
/
當別人說不懂要問,
意思不是只要有問題都可以問,
而是問已經盡力找資料和思考,
仍想不透的問題。
(這篇有點嚴肅(板著臉(笑出來)),
被這一句「不懂要問」戲弄感情,
突然有感而發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