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別人是自己的鏡子,

讓心中妖魔鬼怪現形。為了保護玻璃心,

大腦常對我們說謊,此時只能透過別人,

找出自己盲點。

//讀前須知

1.本文用到許多「C.C」,
  為carbon copy縮寫。
  中文為副本抄送,指的是:
  寄送信件時,同時寄送到相關人員。

  (除了收件人外,同時寄一份
  給需要知道的人,例如:主管或經辦)

  收件人:A
  附件抄送:B(A的主管)

2.不想看情緒用詞或過程,
  請直接跳結論。

//(以下正文)

一份文件主管批示修改,
心想:只改20字,
只要通知經辦甲,
並C.C甲的上級主管乙,
及批示的主管丙就好。

C.C太多,變成垃圾信,
不如等到定稿後再說。

結果,大主管和前輩跑來找我。
主管說:「你應該要C.C給大家知道,
互相提醒。不然問乙進度,他一問三不知。」

奇怪?我不是已經C.C給他了嗎?
為什麼他會不知道?

/

「會不會是我表達不清楚?」
有可能用詞不精準,而讓人誤解。

「沒有啦,只是C.C出來,讓大家知道,
有些人就是需要別人跟他說。」
主管的回答,讓我更黑人問號。
如果得靠別的主管來說,他才會了解,
那麼就是寫得不清楚,我再改進。

「主管跑來問我,我也不知道。
我問師父,他也不知道,
你怎麼沒有C.C出來?」
前輩高亢的語氣,是暴風雨前的寧靜。

按照實情回答,兩位的立場仍然不變,
即使改再怎麼少,還是要C.C。

/

等到主管離開,感應到前輩連珠砲上膛。
幸好口罩早已戴好戴滿,
面對不請自來的說教,
只要開啟M模式,等待轉換完成就好。

「我們是一體的,只要涉及相關內容,
我都會C.C給你們。」

OS:屁啦,你上次資料沒C.C給我,
自己沒做到,還好意思講別人!
刮別人鬍子之前,請先刮自己的!

/

「你都這樣!已經很多次!」
前輩整張臉扭成一團,眉毛抖動。
什麼"嘴臉"啊,超想揍下去。

聽到「都」和「很多次」,
讓心裡的小宇宙爆發。

比較主要的才兩次,哪來很多次!

如果這時來場辯論,
大概會說:我不是"都"這樣,
像昨天我也把資料C.C給你
才沒有"都"這樣咧。

/

努力壓下這個念頭,
重點在於我有改進空間,
而不是爭執在有沒有做。

前輩說:你已經不只一次,
之前也是,主管跑來問我,
我也都不知道。你看請購經辦,
就算跟我沒關係,也會C.C給我。

但之前被另一位大主管說,
不要C.C太多不相關的人,
還是我錯判?

「嗯。」「好。」「對。」
「我知道。」「我會多注意。」

現在工作中,我是最菜的,
加上有錯在先,就不斷點頭及附和。

接著他用自以為是的冷笑,
說:有下一次,你等著看吧。
最後轉身離開。

/

開始剖析情緒混合體,
為什麼我會不爽?
想揍人,同時有點難過?

在他眼裡,他只是提醒。
同時從剛剛的OS來看:
不爽的原因,在於:
他沒有完全做到,對我說教,
很沒有說服力。

加上他使用的副詞,心中定義如下:
都=100%,
很多/常常=80%;
從來不=0%。

想起數學的「極限」,
趨近於100%,例如:99.999%,
只是靠近1,但不等於它。

反之,從來不,等於0。

他的話不符合實際狀況,
才沒有像他說得那麼不好。

/

消化情緒後,抽離前輩說教的語氣,
只針對裡面的文字分析。

「你都這樣!已經很多次!」
雖然在主要業務才犯兩次,
但是在職場事不過三。

第一次,可以說是新手初犯。
第二次,是粗心。
第三次,就是故意或愚蠢。(就是我)

若包含細項業務,由於認為事情太小,
加上主要是我處理,前輩沒牽涉其中,
就沒C.C給他。

加總至少有50次,的確很多,
還可以接受。

/

但是「都」呢?
為什麼這個字點燃怒火?

原因在於太「極端」,
如同黑與白,一翻兩瞪眼。

只分成完全的「錯」和「對」,
兩極化選項,讓人不自覺想反駁。

同時仔細回想,自己犯過類似的錯。
「都」這個字,簡潔有力,
在吵架時特別好用。

對方就像壞人,自己是正義使者。
例如:「你翻臉都比翻書快。」
比起「你有時翻臉比翻書快。」
感覺上有氣勢多了。

當自己變成接受者,才體會這些極端用詞,
帶來別人的不悅。

/

為了保護自己的玻璃心(?),
大腦用藉口合理化行為,
自我反省仍有極限。

反觀若出現與我們相似的人,
若察覺相關意境,嘗試與自己情形連結,
有時能挖掘自己的盲點。

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。

現在努力改口頭禪,轉換率達90%。
(除非暴怒狀況下,失去理智便口不擇言)
例如:
1.「都」和「總是」→「常常」
   希望能改為「有時」或舉實際例子,
   例如:「你在OO時,也有這種行為。」

2.「你懂我的意思嗎?」
   (OS:我如果不懂,我就是笨蛋囉?)
    →我這樣說,你聽得懂嗎?
     對方聽不懂,是我說不清楚的問題。

/

除此之外,想改的口頭禪很多,例如:
1.「你不是都...嗎?」
    當對方的行為與預設的不同,
    這句話常用來表達意外。
    →感覺用過去質疑別人
    →目前想用「之前你曾...,
      現在有所改變,有什麼故事呢?」

2.「幹嘛啊,又沒什麼。」
   對別人來說,搞不好有什麼。

/

當對方沒刮自己鬍子,便跑來說教,
說服力不足,的確很難嚥下怨氣。

仔細想想,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
就算是前輩,也可能忽略一些細節,
怎麼可能"都"做得到呢?

若能接受他的說詞,
或可以幫助我們變得更好,
就能成為改進的機會。

/

無法接受也沒關係,先放在心上。
有可能這時不適用,未來適用。

也有可能永遠用不到,
至少我們得知他的想法,
發現相異之處。
事後嘗試溝通,
或許能促進未來的溝通。

除非對方踩到自己底線,
又是不同情形,
這一點目前還沒遇過,
不在本篇討論範圍。

/結論

一.透過別人,找出自己盲點:
 (1)找與我們相近的人,例如:
  說話用詞或行為模式。
 (2)觀察對他所做所為的感受,
  例如:很不爽嗎?→對啦!
 (3)想想看自己有沒有類似的行為。
  →怎麼辦?我好像也是這樣。
 (4)如果有,思考自己這麼做/說的原因。
 (5)評估需不需要改變,若要,
     思考替代或改進方案。

二.如何應對對方的說教
   先傾聽不作反駁,分析情緒後,
   篩選對方表達內容。
 
   若能接受,嘗試改進。
   若無法接受,先放在心上,
   等到事後再冷靜溝通。

三.C.C注意事項
  1.C.C,是職場中一大藝術。
    考量我們對事件的認知,
    並評估需要給多少人知道。
   
    C.C太多人,對不相關的人而言,
    是垃圾信件,民怨四起。

    C.C未包含所有需要知道的人,
    讓人不知來龍去脈和進度,
    一問三不知。

 2.C.C僅達到提醒和告知效果,
    不要期待每個人都能聽懂。
    除了努力提升用詞精準度,
    例如:多思考不同的表達方式,
  同時C.C給相關主管,請他們協助說明。

心得-別人是自己的照妖鏡.jpg

圖源:Pixabay CCO圖庫

創作者:atdsphoto

arrow
arrow

    莫衛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