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大後才發現,溝通是一堂
鍛煉心臟和淚腺的課,
能讓我們學一輩子。
/

本文的溝通,
包含與別人交流,還有自我對話。

如不想了解事件經過,請跳到結論。

我們對一件事情,
隨著我們的了解、年齡與層級等不同,
都有不一樣的認知。


/

舉例來說:一位跨部門主管
問我們某份文件有沒有問題,
如果各單位沒問題,
就要彙總呈報上級。

負責業務的我,跟前輩討論後,
有部分要修改。

那時心想,
反正那位主管沒提示「期限」,
我們改完再回報,
月底再交都還來得及。

/

沒想到,工作如同雪球般越滾越多,
這個工作被擱置兩三天。

呈到我們最高主管時,
收到通知:我們還沒送出去,
那位主管已請上級簽完了。

這代表什麼呢?
即使我們主管看了,也沒有用。

於是主管大唸一頓:
一點系統性思考都沒有,
拖到現在才給我。
之前就跟你們要這些資料了不是嗎?
你們要這樣捅我一刀就是了?

雖然想用忙更重要的事
或那位主管沒提出期限,
讓我覺得不趕等等當理由。
但是自認有錯在先,聽完之後很慚愧,
任憑主管開機關槍掃射。

/

都是我拖太久,
沒有先跟那位主管說我們要改。
為什麼我這麼沒用?
害前輩也被主管罵,
都是自己的問題。

責備自己的聲音越來越大,
感受眼眶變得濕潤,
明白情緒開始起波動。

等到主管講完,
趕緊啟用脫逃之術,
倒垃圾加巡檢環境,
離開沉悶的氣氛。

/

當下情緒源源不絕,
在洗手間稍微調適心情,
不斷問自己的感受如何,
為什麼會有這些感受。

明白自己難過的是:
明明很努力想把事情做好,
卻出現這種情況。

沒有收到預期成效,
認為自己不夠格和能力不足,
那麼努力不就白費了?

/

透過自嘲和鼓勵自己處理情緒,
一邊巡檢環境,
一邊回想事件原因。

雖然殘有情緒的「餘韻」,
但比起剛剛更能靜下心。

一開始回想時,偶爾會先歸咎到別人。
(別學我)
例如:主管沒說期限,誰知道啥時完成?
自然會認為不重要,晚一點再來處理等。

後來想想,其實自己也有錯。
去年有改,即使我們不說,
主管應該知道我們會改。

基於以上理由,沒告知那位主管,
也沒有溝通詢問,只是埋頭苦幹改文件。

/

問題來了,我以為他知道我要改而不多說。
而他誤會我不回傳,代表我們沒問題,
結果沒等我們改好,就傳給主管看完。

從中能看出溝通的落差,
除了差在認知不同,
再來便是少了「確認」與「詢問」。

有時會覺得,要做一件事,
等到做好再說。

確認跟詢問,真是有夠麻煩。
我們得等他有空,避免打擾他外,
還要先用自己的意思說一次,
再跟對方確認意思或理解正確。
(更慘的是根本聽不懂,
或者人家在忙,口氣超差)

有時來來回回,走路就佔去許多時間。
更可怕的是:說到有人火氣大起來,
甚至吵起來,自己起情緒反應,
更不想溝通。

/結論

不想溝通的後果,就像之前說的例子,
讓彼此有誤會。

溝通一下,佔不了多少時間,
還是覺得麻煩。

事後想想,為了避開小麻煩,
不溝通做錯,反而導致更大麻煩,得不嚐失。

基於以上思考,為避免認知落差,
應詢問確認與溝通。

過程中,我們會面臨自己的情緒起伏。
這時,先處理情緒,再思考事件始末,
最後找出適合的解決方法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成長 溝通 對話 人際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莫衛兒 的頭像
    莫衛兒

    莫衛兒的幻想世界

    莫衛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