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他是狂刷動態的人,
看別人去哪裡,吃什麼,
或者在留言串打打嘴砲,
讓平淡的一天增添樂趣。

長期下來,看到別人光鮮亮麗,
自己什麼都沒有。
越看越覺得自己很沒用,
還是不要看好了。

他只使用社群軟體的聊天功能,
變得在意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。

認為是不是被討厭、太無聊,
還是對方根本不爽鳥他。

現實中遇到,很少交談。
尤其是自己喜歡的女生,
看到嗯嗯呵呵去洗澡,
就淪落到人間地獄。

/

算了,邊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,
專心在自己身上比較實際。

主修選修課,總是坐在前面幾排,
手上的筆幾乎沒停過,
筆記完整到偶爾被卷姐借。

挑選一些不同科系的課,
沒有同系的人,想走就走。
不用管別人,反而讓他輕鬆自在。

他開始習慣獨自吃飯和看電影,
即使旁人投來異樣的眼光,
他還是選擇做自己。

/

自由慣了,人際關係反而成為束縛。
他最不喜歡秒回的人,
只要傳訊息,對方立刻回覆。

來不及跳出畫面,便留下已讀。
回覆,佔用自己的時間。
不回,讓人有遐想空間。

就像被人捕捉,身體動彈不得。
不解隨時守在螢幕前的用意。
難道沒有別的事可以做?

有些朋友無法接受,
問他「為什麼不回訊息?」
他大多回:「我很少用社群軟體,
思考後回覆。」

還有一位朋友認為不回訊息,
將讓所有愛自己的人傷心。

/

一開始黑人問號,你可以選擇不跟我聊天,
幹嘛把自己搞得這麼痛苦?

後來在腦海播映回憶,不禁苦笑。
沒想到成為自己最討厭的人,
看到對方不讀不回,一定感到焦慮。

如果像他少用社群軟體,
不只很難從動態掌握對方的近況,
更難透過網路聊天,增進彼此了解。

難道要走回頭路,
回到患得患失的日子?

/

男人坐在咖啡廳,觀賞路過的人群。
一個問題浮上心頭:
「社群軟體的意義是什麼?」

因為遠距離的我們,很難面對面聊天,
所以才使用社群軟體聯繫感情,
這樣讓彼此更靠近。

換句話說,社群軟體能讓我們維持羈絆,
並分享我們的生活,感受連結的幸福感。

他想起成長的過程中,
遇見願意接受他的人。

願意包容他不常回訊息的習慣,
願意約他出來吃飯聯絡感情。

到底燒多少好香,才能遇見他們。
他相當珍惜這些緣分,
與朋友相處的過程,
感受心靈相通的快樂。

/

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接受自己的習慣,
就像那位朋友的訴求,
不是回訊息本身,而是互動。

得提高回覆頻率,或者約出來見個面。
如果對方不能接受,我們不能勉強。

他明白沒人能陪自己一輩子,
開始練習破冰技巧,
希望能跟不同的樂器,發出共鳴。

不擅長搭話的他,偶爾被翻白眼,
認為是神經病,甚至被砲轟。

看到別人滑手機,認為是種打擾,
如同想停泊的郵輪,
找不到適合的港灣,便默默離開。

他暗罵幹嘛自找麻煩,
保持沉默,當隱形人,還比較輕鬆。

直到能跟店員聊個兩三句,
他明白自己成長著,並歸納經驗。

/

等待時,是最適合搭訕的時機。

尤其是單獨一人,聊起來特別沒壓力。
即使聊一句也行,只要能跟人搭上話,
便挑戰成功。

即使搭訕失敗,對方不認識自己,
頂多那人轉頭就走,一切回到原點,
並沒損失。

如果碰上喜歡說話的人,
他只要負責傾聽、點頭與附和,
就能讓話題延長許多。

/

當有人想法與自己截然不同,
即使聽不懂,他還是嘗試理解。
得知前所未見的事物。
打破認知,漸漸擴大舒適圈。

認識新朋友時,想加個賴或臉書,
一定會告知對方「很少用社群軟體,
更喜歡面對面聊天」。

即使不用社群軟體,
只要張開手,把握當下,擁抱境遇,
世界將為我們展開。

短文-人際-少用社群軟體,註定邊緣?.jpg

#圖片源自Pixaby CCO圖庫

攝影者:    200 Degrees

arrow
arrow

    莫衛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