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總有那麼幾次,有些人際倦怠。
不想跟人說話,不想認識新朋友,連維護關係都懶。
如果沒有倦怠期,他們是不是就不會離開?
//
深夜,男人仰躺在床上,打開手機。
莫名疲憊感,從背脊爬上心梢。
平常的他,只跟同事和家人相處。偶爾約朋友出來聊天,也擁有幾位網友,一起玩遊戲和交流。
對他來說,他的社交圈已達飽和。
/
一年總有那麼幾次,有些人際倦怠。
不想跟人說話,不想認識新朋友,連維護關係都懶。若有社群軟體通知,他立刻向右滑掉。
只想跟自己相處,享受孤獨的寧靜。
/
有時此種狀態,長達兩週。
除了家人跟公事之外,沒有人找他。
想找人聊聊,發現沒人在身邊。
雖然享受獨處,但是偶爾嚐到寂寞。
/
男人蜷縮身體,躲在殼裡。
他重複得與失的輪迴,一方面清楚感情要持續經營,另一方面苦於感受。
人際倦怠與身體疲憊,最大不同的是:身體休息能逐漸康復。
在一段關係休息久了,對方可能轉身離開。
無奈這段時期,若強迫與人來往,只是變本加厲,連自己喜歡的事,都無動於衷。
/
人是群體動物,他了解自己屬於另一端。
只需要一點社交,即可獲得滿足。
誰說朋友越多越好呢?
交際能量有其上限,他只想保留給重視的人。
/
一段關係不能長遠,是種錯嗎?
有一位老友,可遇不可求。
對他而言,只要能從對方學到一件事,這段過程就有意義。
即使他離開了,回憶還是深刻在海馬迴,能不斷回味。
/
對其他人而言,他或許是怪人吧?居然不在意長期關係?
男人露出苦笑。
雖然偶爾感到寂寞,但是有一兩位朋友,一年傳幾次訊息,交流近況,就讓他開心一整天。
心血來潮,跟路人搭話,意外發現新的觀點,突破盲點。
這樣就夠了。
剩下的時間,他與靈魂約會,成為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