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不下去或沒靈感時,
不如就看看腦袋裝什麼吧?
/
想睡的時候,碼出來的文,不是短,
就是色氣(?)或跟睡覺有關。
難過或感到挫折時,
就會面壁思過,寫一些心得,
或把情緒從腦海抽出來,
化成文字,看看它是什麼鬼玩意。
神奇的是,把它變成文字,
甚至是一篇故事時,
就會覺得腦袋很神奇,
為什麼會在意這些點。
有時覺得很幼稚,
有時覺得「哦,原來我是這樣想的。」
並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想法,
看能不能迸出新的火花。
想到這些,就會覺得很興奮!
(冷靜點太太)
/
有時抽出太多情緒,就會地層下陷,
胸口有點悶,心頭有點痛。
越寫越多,越陷越深。
最後,咚────
業障太重,重到無法化解。
這時就速戰速決,
留下一堆未解完的謎題,
等到心情平復一些再來化解。
創作讓我漸漸面對看似不好的情緒,
習慣挖開心傷,想來偶爾會鼻頭酸,
眼眶泛淚,甚至怪自己幹嘛這麼自虐。
當寫到一些感性題材時,
幫我更容易進入情緒裡。
/
很嗨的時候,腦袋不停轉,
就會狂開新坑,欠債累累,
現在慢慢收斂。
填完兩個卡快一個月的坑,
還有更大的坑。
(望向小說和另一個三個月的短文)。
發現這種突然爆發的熱情,
很容易消退!
就像喝完咖啡,瞬間感到刺激,
持續一陣子後,又變得一蹶不振。
/
比起爆嗨,更喜歡細水長流,
然後踏實地把坑填完。
仔細想想,目前的文,大多是順勢而為。
規劃很少,頂多開個隱藏的書,
集中想寫的題材,或沒寫完的作品。
有時寫文沒有靈感,
去裡面翻翻又能創作新的短文。
有時很奇怪,不想選沒寫完的作品,
反而有個靈感才剛成形,就接著寫。
只知道腦袋充滿很多世界,
感嘆自己不能把它們連成一條線。
或許是"點"不夠明確,
才讓線無法成形。
/
我想有些短文比起直接PO文,
更適合讓自己看,例如:這篇。
大腦常被即時的回饋吸引,
比起花了幾小時坐在椅子前,
釐清一切思緒再來發文,
更喜歡直接把腦袋東西倒出來,
這樣就是一篇獨立的作品,
透過人氣等,收到即時的回饋。
沒有PO上來,感覺沒有動力,
督促我思考這些事情。
反正這些文是思考過程,
沒人看,也很正常。(喂喂)
就像現在,是開啟自動導航模式的狀態。
用大量的跳躍式對話,前後文無法呼應,
像不同人寫的,一下自嗨,一下嚴肅,
後來的自己看,不見得知道說什麼,
更何況願意來到這裡閱讀的各位。
/
有時覺得這樣的模式,不是創作,
而是將腦袋倒出來,
讓大家看沒消化過的東西。
不怕沒東西可以寫,只怕表達不完全。
不怕表達不完全,只怕不夠深刻。
比起呈現過程,呈現努力後的結果,
似乎才是創作最好的境界。
無論是善用衝勁也好,
或者將作品融合成一個主題也好,
還有很多想思考和改善的。
同時感受到腦袋被很多想法堵住,
該死的完美主義再發,
看著小說新劇情草稿,
感到興奮同時又想大改特改。
將腦袋的東西倒出來後,感覺舒暢多了。
這種感覺就像...放下執念,
清掉累積很久的雜物,
發現空間變大般痛快。
/
寫不下去或沒靈感時,
不如就看看腦袋裝什麼吧?
不一定要像我這樣寫出來,(註)
而是自己知道的地方,把一切倒出來。
水杯空了,才能裝更多的水。
註、還有其他類似的文章,
只有這篇會PO出來,想實驗一下(?)
其他自己收在隱藏的書~
有時靈感大爺會意想不到出現,
例如:騎腳踏車時,準備睡著時,
或者...洗澡時。
可以試試把靈感統一集中,想找就有。
祝大家更文順利~
#醫生: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人腦袋裝什麼...
好可憐,連腦都沒有(?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