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》他說:不想祝福者則當學習詛咒。
本文獻上心得,讓六位美男,上一堂存在主義哲學課。
/
本書出場存在主義哲學家,共六位:
1.尼采 2.齊克果 3.叔本華
4.沙特 5.海德格 6.雅士德
共分成:前文、摘要及佳句,並用哲學家名稱分類,
請善用ctrl+F搜尋。
//前文
1.本書以對話方式,穿插一些現代用語及輕小說元素,
呈現存在主義的概要。
2.沒有愛情戲,劇情圍繞在思想,
想簡單了解哲學和存在主義的人,可以看看,
3.摘要與佳句,部分經過自己消化吸收,與原文不同,
僅供參考。心得以顏色區別,如下。
//摘要
/尼采
1.超人:超越一般人的存在。能接受永劫回歸(第五點)
不管任何痛苦或煩惱,都能承受而堅強地活下去。
2.群畜道德:以多數贊同的意見,反射性認為正確。
→人云亦云→將他人想法照單全收
→例如:被不應該自私的道德束縛,
認為不能祝福別人的自己很自私。
→對「不自私的我」比較好保持疑問
例如:喜歡的人,有了對象,恨不得他們分手,
卻催眠自己不能這樣,認為這樣的自己很自私。
→尼采提到:不想祝福者,則當學習詛咒(詳佳句)
換句話說,如果是真心祝福他們,很好。
但沒辦法祝福它們,也不要否認真實的心情。
不要因為大家認為祝福是美德,
而自我譴責不能祝福的自己很自私。
3.憤懣(音同燜):弱者不及強者,充滿復仇的慾望。
→想要卻得不到→酸葡萄心理
→故意貶低物品的價值→合理化(詞藻的修飾)
例如:渴望金錢→事實上沒錢→貶低金錢
→對有錢人產生憤燜心態
→嘲諷追求金錢是自私的人→自我催眠無欲比較好
4.奴隸道德:美化弱者→
把壞事、很遜的事、弱者的行為、非利己的事都視為善。
5.永劫回歸→痛苦不論如何突破和跨過,還是會反覆發生。
→積極的虛無主義→就算痛苦一再發生,還是願意做自己
→接受命運,不認輸放棄而逐漸強壯→達到超人
永劫回歸聽起來根本抖S!
同時有類似的體會。
就像痛苦一直藏在內心最深的角落,
等到一個契機,又會再次爆發。
或者類似的事情,在不同時期發生,
6.神已死→面對真實→神存在的可疑性
神告訴我們烏鴉是白色的,事實上是黑色的
→神真的存在嗎?
7.站在惡的對立面p88
→藉由把羨慕或忌妒的事視為惡,
而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。
→合理化→提高自尊心
8.衝創意志(權力意志)
將求生的力量發揮到極致,成為更強的生物。p93
→生物之間的衝創意志不斷抗衡→取得平衡點
即使發生衝突,還是能在平衡點穩定下來
/齊克果
1.客觀真理:客觀存在的真實,例如:現在流行的穿著打扮是自然風
2.主觀真理:自己如何看待這件事,例如:
即使現在流行自然風,還是喜歡全黑打扮。
3.水平化時代
現代社會不追求主觀真理, 而是傾向把客觀真理照單全收
→呼應尼采的群畜道德
4.自由的暈眩
由於行動使自己的人生改變,而產生的不安。
未來是根據自己的選擇創造
→做出選擇的當下 放棄另外的選擇
→不安→做選擇感到焦慮→越是伸手可及時越是如此
例如:跟偶像告白vs.跟曖昧對象告白
(前者不可能的任務,後者有期待就有傷害)
5.做出某個選擇,不僅僅是做某個選擇,
也可以選擇不採取任何行動
例如:工作辭不掉→經濟壓力→選擇不辭掉工作
→優先考量現實生活的選擇
不知道要選A還是B→選了A,放棄選擇B
→但實際上還有C(沒有想到)
→選了A=放棄選項B+C
不選擇,也是一種選擇。《Life is game》
/叔本華
人由一半客體及一半主體組成
1.一半客體
社會上的角色、地位和頭銜,
(他人眼中的自己),例如:社長
2.一半主體
當事人的感受,例如:快樂
/沙特
1.存在先於本質。p187
→即使沒有理由,仍然存在。
→人類是自由的存在。
→即使事先沒有準備理由,而事先生存在這世界上。p191
我是故我在?
2.存在主義→思考生存意義的思想。
哲學:對於各種課題,抱著懷疑去思考:
「真的是這樣嗎?」
一開始以為哲學都是討論生存意義,
後來才發現原來哲學範圍那麼大,
同時引起我對存在主義的興趣。
3.完型遮罩:我們沒有直視眼前的事物,
而是以語詞分類後形成的概念來形成事物。
→沙特著作《嘔吐》提及:
世界上一切事物,拋開概念去看,
直視之後就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。
例如:不知道樹木的存在時,第一次看到,
便會覺得「居然有這麼巨大的物體」。
我們認識事物的方式,就是透過詞語分類和貼標籤,
降低我們認知成本,提升認知速率。
4.人不可能到達他人,心聲的跑馬燈,
只有當事人能夠知道。p208
→知人知面不知心
→對象化:主觀無法附身在眼前對象,來看待世界。
→他有化:我們因為他人的注視而成了物件。
→我們必須接受被他有化的自己。
→為他存有→要怎麼想是別人的自由
例如:被標籤化、別人認為我們很帥、很醜等。
→類似被討厭的勇氣中的課題分離、呼應人不可能到達他人
/海德格
1.此在→存在→向死而生(面對死亡的存在)
2.走向常人化→明知時間有限,卻消耗每一天→虛度光陰
綜合1和2,雖然我們都會死,但是虛度光陰,將枉費此生。
3.活出無可取代的人生
→任何人似乎可以被取代,其實不可取代。
→例如:沒人能代替我們死→人人都會死。
→只有死亡,才能了解生命是怎麼回事
→直到死亡之前,無法精算人生的意義。
→先行的決斷
察覺到無法掙脫死亡,決定走向應前往的道路
→活在本真:把握當下,活出自己
本真:我自己,屬於我的東西。
非本真:常人,一般人,茫然地活著。
蠻有趣的想法,直到死,才知道我們這輩子過得如何。
想起在《Life is game》,在死的瞬間,有人生跑馬燈。
人生的滿意度,取決於死的瞬間的心情值。
同時覺得:這是一種對人生的總結。
我想在不同人生階段會有不同評價。
4.被拋擲性:人類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。
總不可能要媽媽把我們擠回去吧(笑)
5.缺乏一貫性→即使人類原本有什麼重要事物,
有一天可能變得不重要或無法重視。
興趣和價值觀,將會隨著經歷不斷變化。
曾經覺得重要的,現在可能覺得一文不值。
曾經不屑的,現在反而重視了。
有時來不及改變,就會留下遺憾。
→千萬不要把話說死,我們不知道未來的想法,
是不是跟現在一樣。
/雅士培
1.界限處境:挫折像一道無法跨越的牆,
無法憑藉自身的力量扭轉。→實存交流
2.實存交流:發自真心與他人相處,相互了解,敞開心懷。
兩人以上才有真理可言:
即使獨自探索出真理,也只是自以為是的見解,
缺乏根據,或者是虛情假意的自我主張
人是社群動物,兩人以上才有溝通,
而有想法交流,甚至激發出不同思考。
前提是:雙方都要敞開心胸,
遇上故步自封的人類,只是用熱臉貼冷屁股。
//佳句
/尼采
1.不想祝福者,則當學習詛咒。P9
這句話,是吸引我看這本書的契機。
意思是不要受到道德觀念的束縛,
而認為不願祝福他人感到可恥。
因為那些都是自己真正的想法,
所以坦率的接受這樣的自己,
不斷地超越,活出自己的人生。
2.愉快的意見常被誤以為真P98-99
將令人感動的意見 視為正確→感動的源頭 通常對自己有利
→只聆聽有利的意見 看不清真相
處在舒適圈的同溫層,分享自己的想法,都得到彼此支持,
還蠻愉快的。可惜長期下來,這樣會局限自己的視野。
俗話說:忠言逆耳,不利我們的話,損害理想中的自己。
聽來痛苦難堪,甚至拒之千里。同時認為:
目前最喜歡的方式是:
(建議在正面語句之間)可惜目前沒看過有人用。
3.持續挑戰自我的可能性
→歡樂的道路和喜悅的道路不同
就算痛苦一再周而復始,
有些喜悅必須不斷突破束縛自身的外殼,
持續去挑戰才能夠得到。
對我而言:興趣=歡樂;嗜好=喜悅,兩者都是喜歡的事,
過程中會有些痛苦,想開這點,
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。
4.哲學思考:不是一切照單全收,
(而是)抱持懷疑,試著思考屬於自己的想法。p171
5.不是詢問別人的道路、跟隨別人的道路,
而是探詢自己的道路。
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條道路適用所有所有人。p309
綜合4和5,應在不疑處有疑,從中自我對話,
找到適合自己的路。
/齊克果
1.不自覺的絕望:迷失自我,卻不自覺,並欺騙自己。
→即使征服了全世界,卻喪失自我,也毫無意義。p139
2.生命只能從回顧中領悟,但是必須在前瞻中展開。p140
3.不論是理解人生經驗,或是活出自己的人生,都得靠你自己。p300
綜合上述:人生是自己的,從回憶中體悟,並靠行動展開未來。
/叔本華
1.人生有如鐘擺,在痛苦與倦怠之間擺動。p156
無法滿足慾望時,感到痛苦。
滿足慾望後,又覺得倦怠,同時產生新的慾望。
→這句子讓我想到創作時,不斷查看人氣,感到痛苦不堪。
等到人氣稍微高一點,對創作感到倦怠。
甚至開始追求留言,結果感到痛苦不堪,
2.自戀與自信
亞里莎:在沒有人肯定的情況下,對自己充滿自信,不就是自戀嗎?
叔本華:你會這樣想,是因為妳太過在意別人對妳的觀點。(中略)
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判斷標準。(中略)
有自信的人,不會依賴他人的肯定。(中略)
因為他人的肯定而建立了自信,冷靜地想一想,
妳不覺得這個思考模式很奇怪嗎?
看完叔本華這句,心裡雖然爽快,但是想起尼采說的:
愉快的意見常被誤以為真,先冷靜思考一下。
雖然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判斷標準,
但是還是會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觀點。
有可能被道德觀念束縛,明明能力不夠,
還自以為很厲害,接著自我膨脹,最後什麼都沒有。
寧願有客觀的判斷標準,能提醒自己哪邊不足從而改進。
/沙特
自由並非只有這種樂觀的意義,而是承擔一切責任,
即使結果大失所望,還是必須接納所有的結果。p199
→呼應齊克果的自由的昏眩
/海德格
1.聆聽別人說的、或者透過閱讀,
都是經由他人而了解某些事。
把他人的思想帶回來,以自己的腦袋思考,
才能產生自己的思考。p265
呼應愉快的意見常被誤以為真,
無論什麼事物,都得經過自己消化吸收,
才能變成我們的東西。不然我們的靈魂,
只是裝著他人思想的容器罷了。
2.關於自殺:過度受制於必須過得更好才行
→有時產生死了比較輕鬆的念頭 而不是自己想死
想起青春期的那段黑歷史,並把它寫成短文。
當現實中的自己跟理想有差距,
就會覺得辜負自己和別人的期待。
與其痛苦,不如死了比較輕鬆。
/雅士培
1.有時人遇到挫折,也許是為了成就那個人。p281
不把挫折當作結果而後悔,而是持續挑戰、跨越突破。
挫折是過程,而不是結果。
2.三種哲學思考的契機:
1)驚奇:並非日常生活需要而思考,
而是思考接近某項真理,而有滿足感。
目前還沒遇過這種情形
2)懷疑:我思故我在→對一切抱持懷疑態度
3)喪失:當自己處於無能為力的困苦狀況,
而開始思考自己的問題。
例如:雖然喜歡創作,但是過程中感到痛苦,
開始思考興趣和嗜好的關係,從中獲得解答。
/亞里莎(本書女主)
在被他人批判而受傷以前,藉由自我批判,
多少能緩和遭到負面批評,自己先設下防線
→害怕受傷→壓抑感情→不能承認真實慾望
→無法正視問題→打退堂鼓
完全說到心坎裡,雖然說自我批判,
能先考量最壞的狀況,打個預防針,
但是過度的自我批判,使我們變得害怕受傷,
無法正視問題。
/書籍資訊
1.書名
《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》
2.作者
原田 MARIRU
3.譯者
卓惠娟
4.出版社
采實出版社
5.ISBN
978-957-8950-21-4
6.讀冊購買區
R0-2020/4/2
R1-2024/2/4-錯字更正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