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要讀書?為什麼要學習知識呢?
為什麼要學習英文呢?
[簡介]分作以下三個階段:
1.國中時期:考上好工作及獲取知識。
2.自戀時期: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!
3.成長時期:豐富生活。<假掰?
關鍵字:
反思、學習動力、論國文、論英文、論數學、
論理化、論生物、論社會
請善用Ctrl+F搜尋
若想找不同段落,只要搜尋「/」即可。
/
國中時期,發出與版主一樣的疑問,
大家都說讀書是為了考好高中,
找到好工作,以及能獲取知識。
聽起來多麼勵志啊,
那麼這些跟現在的我,有什麼關係?
我只知道現在的我,讀書讀得很痛苦!
其他都是假的,都是業障!
/
接下來,進入自戀時期。
發現讀書能夠
「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!」
當你說出一個別人不懂的名詞,
有人會露出崇拜式眼神看你。
開始有人把你當成神看待,
會巴著你問問題,
受到崇拜又能幫人的感覺很爽!
當然也有滿滿的鄙視,認為我很假掰。
/
#反思
發現到比我厲害的人很多,
英雄光環瞬間消失,被打回原形。
覺得知識,一點用都沒有。
我知道全球暖化能怎麼樣?
在我活著的時候,台灣又不會沉下去。
我就算不知道地球是圓的,
我還是能夠環遊世界啊!
/
#學習動力
經過一番掙扎,發現如果與自己無關,
就沒有學習的動力。
就像我們玩遊戲,為了讓技術更厲害,
一定會去找攻略或youtube影片來看。
就像我們買3C用品,一定會先看看它的性能,
或別人的開箱文。
/
進入成長時期,發現學習知識,
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。
看了版主的定義,讀書指的是:
要看書,吸取書本內傳遞的知識。
獲取知識不只有讀書一種方法,
看影片、聊天或者體驗都可以。
/
以下講的比較偏向為何要學習知識,
為了容易理解,
針對國中教的領域發表:
/
1.論國文
讀國文,只是對於同一件事情,
能夠擁有不同的說法罷了。
你可以試試對別人說:
「衣帶漸寬終不悔,為伊消得人憔悴。」
看會得到什麼反應!
/
可能有人一臉厭惡地說:「去去,偽文青!」
還有可能是:
「警察先生,這裡有變態,有人要脫衣服了。」
(寫肉文相當適合呢(正色))
也有知音者,會說:
「幹嘛啊?失戀哦,還是你在尋找自己?」
對啦,我就是不想明說我失戀!
你咬我啊!(幼稚)
/
2.論英文
對我而言,學會英文的目的只有兩個:
「聽懂youtube影片和看懂網友的留言」。
我們喜歡看的外國影片和喜歡聽的歌,
若沒有好心人翻譯,
google翻譯牛頭不對馬嘴,
只能依靠自己翻譯。
只有讀懂它,才能真正了解作品意涵。
/
後續可以延伸到看電影、看小說或玩遊戲。
留言是影片精華的地方,常常有很多搞笑的留言,
精采程度不輸影片。
尤其看到有共鳴的留言,會有股感動呢!
/
3.論數學
回顧一下國中數學,
什麼數列啊、畢氏定理啦,
感覺都是生活中用不到的東西!
看完覺得頭有點痛(苦笑)
對我而言,學習數學是學習
「把事情用代號表示」,
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"簡化",
可以與論理化連結。
/
例如:
同學A有200塊,
同學A和同學B兩個人的錢加起來有500塊,
那同學B有多少錢?
換作數學語言,
用A代表同學A的錢,B同理,
只要寫出:A=200,A+B=500。B=?
先別說國字比英數字筆畫來得多,
35個字,只要用17個英數字就搞定,
對我這種懶人,相當有吸引力啊。
/
4.論理化
學習理化,是為了能夠偷懶,
抓住事情的本質。
/
舉物質三態為例:
好熱哦,我想喝冰可樂,
什麼!冰塊快沒有了!
去大賣場買又好麻煩哦。
哦,昨天老師講到,
水低於0度,就會結成冰塊,
0度?怎麼變成0度啊?
有了,把水放在冷凍庫的製冰區就好啦!
過了兩個小時,就有冰塊,真是可喜可賀!
(謎:為什麼不要直接把可樂放冷凍就好?
(需要掌握時間,不然會變成可樂凍哦)
/
5.論生物
讀生物的目的在於:了解自己的身體,
(為什麼莫名地色情)
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吃飯?
細胞需要能量,不然他們不能做事。
為什麼我跟家人長得那麼像?可以不要嗎?
沒辦法,因為是基因遺傳啊(攤手)
(你媽在你背後,很火)
/
為什麼我們會感冒:病毒!
那麼我們的身體怎麼打敗病毒的?免疫系統!
最近很夯的工作細胞,
就是講我們的免疫系統如何運作,
從中能發現:從動畫中也能學習知識的。
/
6.論社會
社會是另一個讓我頭痛的科目,
常被我們戲稱:背多分,
那麼背氣候、歷史、市場和義務能作什麼:
玩!當個文藝青年! 旅遊資訊和顧荷包!
/
氣候會影響各地的文化和特產,
例如:沙烏地阿羅伯的沙漠氣候,
在那邊因為缺水,所以水比汽油還要貴,
要玩之前,自己帶水。(正經)
/
為什麼我們要跑到合歡山才能看雪?
因為台灣屬於熱帶、亞熱帶和溫帶氣候,
如果不到海拔高的地方,是不夠冷的。
所以如果要出門就能看到雪,只能搬家囉。(喂)
/
歷史提供文化背景,可以與地理結合,
例如:宗教會影響建築特色、思想和傳統習俗,
假設你有個回教徒朋友,
你不能邀請他吃豬排,
至於理由有很多傳說,有興趣可以上網查。
/
公民最實用的就是經濟,能幫我們省荷包。
例如:供過於求,就像我們很想買
一本書、一款遊戲或一種零食,
結果一下子就被買光,
我們只好到網路上買,
這時候價格通常比較貴。
/
或者颱風要來的時候,
菜只有一點,買的人一堆,
加上商人通常希望賺越多錢越好,
菜就會變得很貴。
你知道這是供需不均衡,
怎麼辦呢?有兩種方法:
1.買別種你愛的菜,等到菜變得便宜再來買。
(菜的量慢慢變多)
2.長痛不如短痛,買就買!我還是要吃!
/
總和上述:
讀書是為了豐富生活,
同時獲取知識不只有讀書這條路徑,
豐富生活不一定要獲取知識不可。
我們可以透過看電影和玩遊戲等,
從中發現人生的不同面向,
讀書只是提供一種有脈絡可循的角度,
幫助你對於這個世界有所認識。
/
不讀書可以嗎?當然可以啊,
如果成績對你不重要的話,
能找到一條更適合自己的路,
玩樂又有何不可呢?
本篇之前參加Penana創作挑戰
(為什麼要讀書)>[比賽網址]
R1 20190416
R2 20200413 開頭與結尾增修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