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人為本,沒考量對方的需求,
我們自認為的奉獻,只是感動自己的表演。
*若不想看心路歷程,請看結論。
//
從現場巡視回到辦公室,精神不繼。
腦袋努力運轉,思考接下來的業務。
看見前輩轉向自己,拿出一張表單,語氣激昂說:
「你寫得這麼複雜,人家會看不懂!」
仔細一看,是繳給姊的資料。
聽到這個開頭和語調,感應到被唸之可能,
先開啟M模式。
/
姊示意要我過去,隨後一邊指文件資料,
一邊補充解釋:
「不是看不懂,而是太複雜了!
我得先想為什麼你這麼寫?」
為了節省對方彙整時間,並確認資料完整性,
做了一份檢查表和彙整表。
那時滿心歡喜,認為這樣很"貼心"。
結果增加對方麻煩,感到委屈和煩悶。
眼眶起反應,聲音開始沙啞,只是點頭回應。
/
姊繼續說:「對你們而言,那幾項是你們需要的,
可能幫你做得更好。對我們而言,只要知道A,
用張便條紙寫一寫就好了。額外寫B和C,
坦白說根本沒用,只是增加作業時間而已。」
以用手機為例,A是使用說明,
告訴我們如何操作,怎麼開機。
B告知手機類型和規格,C是手機附件檢查表。
對手機使用方而言,除非打算深入了解,
不然只要了解使用說明就好。
姊單刀直入,一針見血。殺得不自覺流淚。
好險戴口罩防衛,她沒發現。
/
短文《沒事,只是眼睛流汗罷了。》提到:
眼淚,不見得是一種懦弱的象徵,
而是揉合多種情緒:
1.生氣:花了很多時間,對方不領情。
2.難過:想幫忙,卻越幫越忙。
3.害怕:原本跟姊已經很少交流,
她會不會因此討厭我?
4.釋懷:好險姊跟我說出問題點,
才知道她的訴求。
「我知道您的意思,謝謝指導!」
深呼吸幾次,並打起精神回到坐位。
/
看到桌面上的文件,回顧以往做法。
對於容易健忘的我,寫得越詳細,
越方便彙整與確認資料。
對於姊而言,掌握她需要的資料就好。
綜合上述所言:給自己看的資料,
與提供給別人的不同。
在《心得-繞遠路》一文提到,
前輩說:我常做"多餘"的事。
有時認為替對方多做一些,資料做得越詳細,
越能降低誤解,雙方效率越好。
沒考量對方的需求,我們自認為的奉獻,
只是感動自己的表演。
/
思考告一段落,腦袋拋出反例:
咦?為什麼同樣是做彙整表,
一個讓人傻眼,另一個被人稱讚呢?
兩者附件都很多,差異在於:
另一種確認表,資料都是他們想看的,
能方便他們查詢。
換句話說,不是彙整表不好,而是對象與類別不同。
青菜蘿蔔各有所好,有人喜歡看很詳細,
有人希望簡明扼要。
確認對方的做事方法,或直接問需要什麼資料,
才能讓雙方達到共識。
除了溝通與協調外,觀察是另一條漫漫長路。
/結論
給自己看的資料,與提供給別人的不同。
確認對方的做事方法,或直接問需要什麼資料,
才能讓雙方達到共識。
創作者:klimkin
留言列表